11月20日,农村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在北京召开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座谈会。会上提出,停止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启动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
【让农药残留无所遁形!】
座谈会上,分别介绍了黑龙江等6个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开展情况;湖北、江苏等单位代表分别介绍了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及改革过渡期有关情况,x7x7x7x7槽2023更新_大香煮2024_17c一起草重点讨论了改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与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工作衔接等内容。
会上指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中重点提到:
1、 停止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是停止而不是取消,主要是涉及到下一步法律衔接的问题。着力强化对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公众的宣传和引导,实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与合格证制度平稳对接。
2、 在全国范围启动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
六个试点省要总结梳理好典型经验,明年将召开农产品合格证现场会,把全国各省聚集在一起学习试点经验。当前的农产品合格证形式五花八门,统一形式将会是下一步探讨的重点。
3、 加强宣传引导
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宣传,让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充分了解合格证制度以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转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政府的考虑,进而推进合格证制度,在社会上形成使用合格证、查看合格证的良好氛围。
【为何宣布停止无公害产品认证?】
为什么要“突然”宣布停止这个进行了近16年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截止2017年底,全国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达到89431个,生产主体43171家。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一、认证的商业价值开发不深。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大部分消费者知道这个,但是超过一半的并不会从产品标志上区分判断,还有近一半的消费者对这个认证信任度不高。
其次是农业经营主体,部分企业主体认为感觉申不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品价值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也有浙江的新农人说:“市场上很多流动的农产品并没有认证,也没关系。反映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市场准入方式没能得到广泛推行。
二、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流程等不完善。
认证对于企业主来说,一是需要花费时间,二是需要钱。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不收取认证费,但是经营主体需要承担环境及产品质量监测费、评审费、工本费等,根据申报单位规模大小、品种多少、形式不同,申请认证费用大致在10000-20000 元。
在很多市县,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专职人员少,或挂号,或兼职。甚至“基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三、认证后的质量难以监控。
当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体非常分散,量大面广,而且监管涉及的流程多、环节复杂,同时又因为监管的机构和人员有限,难以实现动态监管。
总结:这几个主要问题,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环环相扣,彼此勾连产生。
【无公害在未来可能会消失!】
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各种蔬菜只要被冠上“有机”二字,就能在市场上赚足风头,以品尝清粥小菜、五谷杂粮为潮流,以追求有机、绿色的生活方式追求健康。
以下是有机、绿色、无公害和普通产品的区别:
可以看出,无公害只是在普通食品的上阶,“无公害”是我国相关部门强制执行的准入门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不能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果蔬、食品基本上都达到了无公害标准。
食品专家郑风田表示,无公害在未来可能会消失。绿色食品的概念最先出来,实际上是学习国外的,但是拿过来之后我们把这个概念泛化了,本来绿色食品的认证标准就比国外有机食品的还要低,后来又出来一个更低标准的无公害认证。这样就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标准一起存在的现象,而且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认证之后缺乏监管,且不跟国际接轨。
【认证质量安全,怎么做最好?】
无论是采用无公害认证,还是合格证或者其他形式,目的都只有一个:保障和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在于做好“两个市场”。卖方市场,要让他们从中受益,感受到新的方式的好处;买方市场,要营造出一个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消费空间,打造合格证等认证方式的市场公信力,让消费者购买农产品首先就要认准合格证,用消费需求倒逼生产销售需求。
当然,这里面同样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处理,如合格证的申请怎么直接、快速锁定产品质量安全本身,而不要被其他消耗太多精力、金钱等。其中很多环节、细节也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一路走过来的经验教训。在新的质量安全认定上,我们需要汲取经验,避免走老路,徘徊不前。
异火创意,一家专业为农业增值的品牌视觉创意机构,专业打造农资爆款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如需详细了解农产品设计,请联系异火。
|